-
國是訪問丨中企進軍中東,正當時
文/劉文文 龐無忌
提到中東,許多人仍留有動蕩、混亂或落后的印象。但眼下,中東正成為世界經濟的一大亮點。
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讓世界重新認識了卡塔爾以及它所在的中東地區。近日沙伊復交的消息讓人們再度將目光聚焦中東。越來越多中國投資者也將視線投向中東。
“中東正成為中國投資者的‘優選項’?!遍L江商學院市場營銷學副教授李洋近日在接受國是直通車專訪時作出如是判斷。
當前中東地緣政治環境以及營商環境如何?中東從“向東看”到“向東行”意味著什么?如何看待中國企業出海中東的發展前景?剛從中東調研回國的李洋圍繞這些問題進行解答。
中東經濟潛力顯現
李洋表示,受多重因素影響,近年來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強,不少市場表現低迷:美國通脹高燒不退、烏克蘭危機重創歐洲經濟、全球經濟拉響衰退警報……“可以說
-
中國經濟的“半壁江山”,如何走一條特殊的數字化之路?
文/夏賓
2022年的中國經濟“成績單”顯示,初步核算,當年服務業增加值638698億元,比上年增長2.3%。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52.8%。
占據中國經濟的“半壁江山”,服務業同樣也是就業的主渠道。數據顯示,2013至2021年,服務業就業人員累計增加8375萬人,年均增長3.0%,平均每年增加就業人員931萬人。而服務消費的占比也越來越高。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平臺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勇堅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專訪時稱,在數字化的浪潮下,加快推動服務業數字化是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數字化推動服務業需求擴大,提高服務供給效率,拓展生產可能性邊界,同時也是數字普惠的重要體現,并且能提升服務業企業門店的價值,解決線上線下的沖突與矛盾。
但服務業的數字化之路并非一片坦途。如何更好地推動服務業數字化?中國
-
國是訪問|在操作系統上,我們做到不依賴別人了嗎?
文/劉育英
數字經濟、國產化、新基建……2022年,國產操作系統跨越起步階段,市場占有率接近5%。
在未來幾年里,國產操作系統有哪些發展機遇?如何做大生態系統?如何解決核心技術依賴問題?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近日采訪了中國電子麒麟軟件高級副總經理、技術負責人韓乃平。
以下為采訪實錄摘編:
國產操作系統發展迎來更大發展機遇
國是直通車:經過幾十年大浪淘沙,不斷更新迭代,國產操作系統現在發展如何?
韓乃平:中國國產操作系統的發展肇始于1989年,當時只有中國軟件的研發團隊艱難基于UNIX路線開發自己的COSIX操作系統。
到了1999年,跟隨全球技術趨勢快速轉型到了Linux。2000年前后,有幾家公司都推出了基于Linux的中文操作系統,引起很大轟動,但只有中國軟件的產品留存至今,后來改名為麒麟操作系統。
幾十年間
-
國是訪問丨多數省份經濟增長預期超5.5%,全國目標怎么定?
文/夏賓
全國兩會召開在即,經濟預期目標向來是外界的關注重點。
中國政府今年的經濟“施政圖”會是什么樣?宏觀政策該如何發力?
近期,匯豐環球研究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劉晶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專訪時稱,根據最近31個省市的工作報告來看,全國增長目標大概率也會設定在5%以上。中國政策制定者可能會在未來幾個季度重點關注經濟增長,這將有助于推動復蘇進程。
訪談內容摘編如下:
有條件實現不低于5%的增速
國是直通車:全國兩會召開在即,您認為中國政府會如何設定今年經濟預期目標?如何展望今年的中國經濟表現?
劉晶:首先,隨著中國逐漸走出疫情的影響,以穩經濟為重心的政策組合持續發力,預期經濟活動會持續復蘇,從而在2022年GDP增速較低的基數效應下,有條件實現不低于5%的增速。
其次,根據最近31個省區
-
國是訪問丨中國信通院:ChatGPT爆火,我們會掉隊嗎?如何防止AI作惡?
文/劉育英
作為第一個消費級人工智能(AI),聊天機器人ChatGPT風靡全球。那么,相對于之前的AI,ChatGPT有哪些突破,AI的突破性進步對人類意味著什么?我們是否需要擔心它作惡?在這一輪AI競賽中,中國會掉隊嗎?
對上述問題,記者近日專訪中國信通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他認為,與以往類似聊天機器人相比,ChatGPT的智能化程度的確有大幅提升,其文本交互能力接近于人類水平,具體又表現在具備強交互、強理解和強生成三大能力上。
以ChatGPT為代表的AIGC(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生成內容)技術將促使AI產業迎來拐點,進一步帶動生產力變革。ChatGPT背后的大模型技術及應用范式,將極大沖擊現有人工智能產業研發路線,發展方式或將迎來新拐點。但從目前使用情況來看,ChatGPT類的人工智能應用也帶來諸多風險挑戰。
以下為采訪實錄
-
國是訪問丨能源轉型會“開倒車”嗎?
文/龐無忌
2022年,受地緣政治沖突等因素影響,全球能源危機愈演愈烈。曾大力倡導放棄煤炭、走向脫碳化發展的歐洲國家在這個冬天也不得不重啟煤電。英國、法國、丹麥、德國、芬蘭、奧地利等國家陸續宣布延長或重新開放此前已關停、退役的燃煤電廠。
全球能源轉型會“開倒車”嗎?全球走向脫碳目標,最終能帶來多大機遇?
畢馬威中國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主管合伙人沈瑩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記者專訪時表示,雖然去年冬天不少歐洲國家恢復煤電產能,可能暫時會增加碳排放,但是從長期來看,綠色低碳轉型是各國對未來全球發展所達成的共識和不可逆轉的趨勢,不會因為一次“黑天鵝”事件就發生改變。
不過,這個過程不會一帆風順。全球脫碳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各國積極應對外部環境新挑戰,協同推進能源低碳轉型與能源安全供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