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樹木播撒生態文明的種子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累計完成造林9.6億畝,森林覆蓋率提高2.68個百分點
十年樹木播撒生態文明的種子
春風拂綠,生機勃勃。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連續10年同大家一起參加首都義務植樹,這既是想為建設美麗中國出一份力,也是要推動在全社會特別是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生態文明的種子,號召大家都做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者、推動者,持之以恒,久久為功,讓我們的祖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環境更美好?!?月30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強調。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各地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我國森林資源總體呈現數量持續增加、質量穩步提高、功能不斷增強的發展態勢,為維護生態安全、改善民生福祉、促進綠色發展奠定了日益堅實的基礎。
十年植樹,率先垂范,“一年接著一年干,一代接著一代干”
揮鍬鏟土,填樹入坑,培實新土……習近平總書記接連種下油松、碧桃、白玉蘭、海棠、小葉白蠟等多棵樹苗。新種下的樹苗,迎風挺立,生機勃勃;汗水揮灑間,種下的不僅是樹苗,也是生態文明的希望。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每年都會參加義務植樹活動,親自實踐“一年接著一年干,一代接著一代干”。
時鐘撥回到十年前——2012年12月,廣東深圳。蓮花山公園內,習近平總書記在鄧小平銅像不遠處親手種下一棵高山榕,堅韌頑強的高山榕,不斷茁壯成長,釋放出澎湃的生命活力。
“不可想象,沒有森林,地球和人類會是什么樣子?!?013年4月2日,北京市豐臺區永定河畔,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義務植樹活動時指出,“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總體上仍然是一個缺林少綠、生態脆弱的國家,植樹造林,改善生態,任重而道遠?!?/p>
2015年春天,在北京市朝陽區孫河鄉植樹前夕審看活動方案時,習近平總書記對方案調整作出明確指示:“是領導到群眾中去,一起參加勞動,不是群眾陪領導?!?/p>
“植樹點要在造林規劃中選,選群眾植樹的地方,不單獨安排?!?/p>
“小學生不要全市選拔,就近組織幾個班參加,一個孩子都不落下。孩子們天性活潑,邊植樹邊玩耍也沒關系,主要是培養熱愛勞動、美化環境的意識?!?/p>
“地面不要刻意平整、修飾,坑坑洼洼、雜草叢生也不要緊,鐵鍬和水桶都用現成的?!?/p>
“樹種要根據規劃和地塊的實際需要選擇,不要名貴苗木?!?/p>
……
習近平總書記的務實作風,讓在場的干部群眾印象深刻。由于植樹場地沒有平整過,有的地方還混雜著磚塊,鐵鍬下去,當當作響?!爸矘浣Y束時,領導和群眾的鞋上都沾滿了泥,”北京市委一名工作人員回憶,“很多人感慨,總書記真的是來和群眾一起植樹、一起勞動的?!?/p>
2020年的春天,即便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習近平總書記也沒有更改既定的植樹日程,留下了一張戴著口罩的植樹照片。植樹期間,總書記同在場的干部群眾親切交談:“植樹造林、保護森林,是每一位適齡公民應盡的法定義務。要堅持各級領導干部帶頭、全社會人人動手,鼓勵和引導大家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一起來為祖國大地綠起來、美起來盡一份力量?!?/p>
事實上,習近平總書記與植樹護樹的故事,開始得更早。
“枝繁葉茂,蒼勁挺拔,蔭澤后人,造福一方”,這是總書記在一篇題為《讓榕樹造福榕城》的跋中對榕樹的評價。1998年1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他曾在福州市鼓樓區肅威路的小巷里,實地考察了一株千年古榕。他叮囑古榕管護責任人:“你是第一古榕領養人,要像愛護生命一樣養護好活文物,遇有異常情況,要隨時向園林管理部門報告?!?/p>
2000年5月29日,得知福建省長汀縣建設河田世紀生態園(現為水土保持科教園),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特意托人送去1000元錢,捐種了一棵香樟樹。如今,這棵香樟樹枝繁葉茂、生機盎然。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林草興則生態興,生態興則文明興。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全黨全國推動綠色發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深入,生態文明建設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012年11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指出,“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使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更加明確”。
“我們一定要取舍,到底要什么?從老百姓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出發,生態環境非常重要;從改善民生的著力點看,也是這點最重要?!?013年春天,在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時,總書記的話擲地有聲。
祖國的山山水水,見證了習近平總書記心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情懷。云南滇池岸邊,他強調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決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廣西桂林漓江,他要求把保持山水生態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深入推進生態修復和環境污染治理;在尼洋河大橋遠眺雅尼濕地,他叮囑要堅持保護優先,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
2018年5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提出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的原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
大國之大,也有大國之重?!霸凇逦灰惑w’總體布局中生態文明建設是其中一位,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其中一條基本方略,在新發展理念中綠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堅戰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堅戰?!?/p>
“這兩年,我們在青海各地拍到越來越多的大天鵝,深切體會到我們身邊生態環境越來越好??粗嗌?、綠水、大天鵝,心情格外舒暢!”地處三江之源的青海,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區物種和遺傳基因多樣性最集中的區域之一。隨著青海省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的持續加大,藏羚羊、雪豹、野牦牛等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持續增加,大美青海處處呈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妙畫卷。
不止是青海。一個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故事、生動范例,向全世界展現了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的美麗中國,表明了新時代的中國對自然、對人與自然關系的鮮明態度。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習近平總書記的深刻論斷,正持續轉化為新時代中國的生動實踐。
森林是陸地上最大的“碳庫”,我國森林面積和蓄積量持續雙增長,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
3月30日,位于北京市大興區黃村鎮的植樹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森林是水庫、錢庫、糧庫,現在應該再加上一個“碳庫”。
從種下那一刻到生命結束,一棵水杉樹累計能吸收二氧化碳100多公斤。森林植被通過光合作用可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發揮巨大的碳匯功能,并具有碳匯量大、成本低、生態附加值高等特點??梢哉f,森林是陸地上最大的儲碳庫和吸碳器,關系到氣候變化。
在全球森林資源持續減少的背景下,我國森林面積和蓄積量持續雙增長,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
這與我國深入推進的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密不可分。來自國家林草局的數據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累計完成造林9.6億畝。森林覆蓋率提高2.68個百分點,達23.04%;森林蓄積量凈增38.39億立方米,達175.6億立方米;森林植被總碳儲量凈增13.75億噸,達92億噸。
“幫扶干部說,多種樹空氣好,把樹保護好就能賺錢?!辟F州省盤州市?;l冷風村村民李小勝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辛辛苦苦種下的450株樹,居然不用砍伐也能為他帶來實惠,家里收入增加了1350元?!吧痔紖R”這個新名詞,讓他笑得合不攏嘴。
貴州是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之一,從2017年12月開始實施單株碳匯精準扶貧項目。將擁有林地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樹木按照樹種、大小和碳匯功能(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進行篩選、編號、拍照、上傳,就可以出售給個人或企業,資金全額匯入貧困戶的個人賬戶。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1萬余戶林戶參與,購碳金額達1213萬余元,出售碳匯量4044萬余公斤,戶均增收1068元。
“高質量推進植樹造林、綠化國土,守護好森林和草原,就是在為生態碳匯能力做‘加法’,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做貢獻?!北本┝謽I大學生態與自然保護學院教授張明祥說。
巍巍陰山南麓,鄂爾多斯高原北緣,如同一根弓弦橫亙在黃河“幾”字彎南岸,這里是中國第七大、也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漠——庫布其沙漠。
內蒙古自治區達拉特旗官井村,就位于沙漠腹地。村里高家有三兄弟,高林樹、高樹林、高有樹,從名字不難看出當地人對樹、對生機的渴望。在高林樹的記憶里,30年前,這里還是一番風沙肆虐的景象。如今,一棵棵挺拔的楊樹、柳樹拱衛著房舍農田,一望無際的沙柳林縈繞著村莊,與遠處起伏的沙海相映成景。
塞罕壩精神、右玉精神、三北精神……一道道阻斷風沙的屏障,一座座令人感佩的精神高地。把綠色種在沙海里,這是一代代沙區人民艱苦治沙、綠化家園的寫照。
據國家林草局監測,自2004年以來,全國荒漠化和沙化面積連續3個監測期“雙縮減”。毛烏素、渾善達克、科爾沁和呼倫貝爾四大沙地得到有效治理。
先植綠,后建城。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雄安新區注定是一座新時代生態文明的典范城市。5年前,新區在大規模開展城市建設之前,就率先啟動“千年秀林”建設,為新區規劃建設打好生態本底。通過森林環城、濕地入城,讓居民3公里進森林,1公里進林帶,300米進公園,街道100%林蔭化。
追尋綠色,夢圓綠色。40余年間,中國綠色版圖不斷擴大——從12%到23.04%,森林覆蓋率幾乎翻了一番,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由10.1%提高到41.11%;綠色發展理念根植人心——從“植樹造林綠化祖國”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建設美麗中國成為共識。
“減碳”和“擴綠”并進,中國承諾及取得的成效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肯定
今年2月,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發布報告顯示,氣候變化的影響和風險日益增長,升溫形勢會讓世界在今后20年面臨多重氣候危害。面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危機和挑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地球是我們的共同家園。我們要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攜手應對氣候環境領域挑戰,守護好這顆藍色星球?!?/p>
“中國給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帶來了希望之光?!眹H上最早提出“綠色GDP”的學者之一、美國國家人文科學院院士小約翰·柯布說。
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習近平總書記向全世界鄭重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在聯合國秘書處氣候變化團隊顧問格雷羅·加西亞看來,中國的承諾是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簽署以來,國際市場接收到的最強有力信號。全球知名能源咨詢公司伍德麥肯茲亞太地區副主席加文·湯普森表示,如果世界上有哪個國家能達成如此宏大的應對氣候變化目標,那就只有中國。
“中國承諾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時間,遠遠短于發達國家所用時間,需要中方付出艱苦努力?!绷暯娇倳浾f?!安皇莿e人要我們做,而是我們自己要做?!彼麖娬{:“中國共產黨的成就和貢獻,不僅是歷史性的,也是世界性的?!?/p>
既要做好碳排放的“減法”,也要做好“擴綠”的加法。作為《巴黎協定》的積極踐行者,中國向全世界承諾: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
從2013年開始,中國相繼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打響防治污染攻堅戰——淘汰落后產能、加強散煤治理、提高燃油品質、減少化肥農藥、發展清潔能源……如今,中國是全世界污水處理、垃圾處理能力最大的國家,清潔能源占比迅速提高、產業規模世界第一,消耗臭氧層物質的淘汰量占發展中國家總量的50%以上。
中國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和建設生態文明的決心和成果,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肯定與贊賞。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英厄·安諾生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美妙地闡述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中國在環境修復上付出了巨大努力,改變了曾經被污染的土地、河水和天空。
眾人植樹樹成林?!懊咳酥矌卓?,每年植幾片,年年歲歲,日積月累,祖國大地綠色就會不斷多起來,山川面貌就會不斷美起來,人民生活質量就會不斷高起來?!?/p>
從“有沒有”到“好不好”,從“盼溫飽”到“盼環?!?,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呼喚將生態文明建設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作為“國之大者”來考量。
本報記者 管筱璞 李云舒
國內新聞精選:
- 2023年03月24日 14:39:30
- 2023年03月24日 14:30:34
- 2023年03月24日 12:31:06
- 2023年03月24日 11:00:27
- 2023年03月24日 10:46:22
- 2023年03月24日 10:37:21
- 2023年03月24日 10:30:27
- 2023年03月24日 09:44:26
- 2023年03月24日 09:26:16
- 2023年03月24日 09:19:20